行业新闻

“嫦娥奔月”带给材料领域无限商机

2007-11-20


  “我国的探月工程也势将推动中国高新科技的进步,带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在“嫦娥一号”探月之前,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就很有信心地表示。

    他的论断得到了相关数据的证实。有材料显示,在我国近年来的1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同时,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

    众所周知,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将带动经济的飞跃式发展甚至推动行业的革命。以现在常用的“尿不湿”为例,最初也只是为宇航员研制,而不是为婴儿研制。再如笔记本电脑、网络病毒安全防护等等,都是从航天技术移植到民用而带来信息领域的革命。

    一块电池、一种材料,将这些航空技术创新后就能成为普通群众生活中使用的一部分,为社会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比如给“嫦娥一号”卫星供电的太阳能电池,就是一种以硅材为主体的高性能新型复合材料,因为“嫦娥一号”会长期处在背阴的太空。因此,这种新型太阳能复合材料就要求具有极高的能量转化效率。如果这些材料能够加以创新和转化,应用到国民生活中,那么对目前的生态环保和创建节能型社会,其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在太空中才展开的“嫦娥”卫星电池帆板,还涉及另一种著名的材料形状记忆合金,现在已经在尝试把这一新材料使用到民用上。很多火灾的起因都与烟头有关,现在在尝试使用记忆合金制作烟灰缸。如果放在烟灰缸上的烟忘记拿了,那么当烟自燃到烟灰缸沿的时候,这种用记忆合金制作的烟灰缸将自动竖立起来,让烟头自动掉到烟灰缸里面,从而起到预防安全隐患的作用。

   “‘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确实创造了巨大的商机,但这些新技术新材料要应用到国民生活中还需要假以时日。”有色院要求记者不公开身份的院级领导称,航天领域作为新技术的量产和催生地,代表的是科研技术的方向和水平,从技术到生产力的转化需要过程和时间。

    著名材料专家贾成厂教授说:“要老百姓能够在生活中看到包括‘嫦娥一号’卫星在内的航天器使用的新材料有不短的路程,至少也要数年到10年左右我们才可能在生活中看到这些新材料的影子。”他还说,第一,有些新材料距离我们的生活还很远,现在根本还应用不到;第二,新材料向生产力的转化需要企业的努力,这里面除了需要企业的资金投入之外,更需要管理者理念的转变。 

                               来源:2007年11月6日《中国商报》   

返回列表

上一条: 2007必比登挑战赛立瑞电动汽车喜获23块奖牌

下一条: 鲁冠球:积极回馈社会 永葆立瑞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