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北大教授建言:中国汽车路应该这样走(下)

2005-11-14

    三、十一五规划中的汽车产业与国家在汽车产业竞争能力发展的定位

  1、必须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确定汽车产业的关键产业地位

  显然,分析当前十一五发展规划意见,我们可以看到,汽车产业似乎没有进入国家关键产业的范围之内,因此,对于汽车产业来说,首先要提高汽车产业在整个经济当中的认识的作用和地位的重要性,把它看成是调整产业结构,带动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性产业进行研究和分析。

  从今天各个主要发达国家创造体系看,汽车产业是实现国民经济总值增长的最主要产业之一。发达国家,无论是欧美还是日本,发展中国家,无论是韩国还是巴西,只要是在制造业上具备一定基础的经济发展的实体,都会把汽车产业,作为一个重中之重的关键产业推进和发展,这是因为,汽车产业一方面,是一个社会最广泛的市场需求,能够最大程度,获得大众消费的支持,另外一个方面,它又是,各种机床、信息、化工等基础重化产业的主要市场,没有这样一个市场,完全依靠政府长时间的持续投入,发展强势的装备制造业和重化工业,显然是不现实的。任何一种产业的发展,最后都要直接或者间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如果没有消费者和终端消费产品的支持,其他产业的发展,就受到很大的约束。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中国轿车是否要进入家庭,一直有争议,但从现在来看,中国经济进步的持续发展,人均GNP的增长,很难离开轿车进入家庭这一基本现实,汽车同房子一样,将是中国进入小康社会后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内容,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汽车产业已经不是中国经济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发展自主汽车产业,以便求得这一中国必须要有的需要,能给中国经济带来最大的推动并争取尽可能多的全球份额的问题。中国汽车产业从发展结局来看,无非是两个,一是中国汽车产业被外资垄断,中国其它产业,无法通过汽车消费发展获得市场,中国社会无法通过汽车产业获得利润与高水平就业岗位,这样中国就可能变成汽车纯消费国,产业结构改善,经济持续发展都受到局限,没有一个高水平的制造业,高收入中产阶级,服务产业的发展也是没有市场前提和基础的。另一个前途则相反,但是在目前弱势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只有作为国家关键产业,在一些特定条件甚至国家干预下进行发展。

  2、必须从汽车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重新定位政府产业推动的定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必须考虑产业发展,甚至要从关键产业竞争能力出发,规划中国经济可持续的发展策略

  传统宏观经济学,主要是从总需求角度出发调控经济的,但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们认为,应该考虑产业的经济发展与竞争能力问题。一个国家的经济,从根本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产业竞争能力,宏观市场需求只是为这个竞争能力创造环境。当市场无法推进产业形成这种竞争能力的时候,国家必须从发展关键产业出发,设计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过去单一技术导向型的产业发展规划,变成,市场导向型的产业发展规划,用关键核心产业带动关键核心产品竞争能力,拉动整个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改善。

  一般学术界认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是“运动员兼裁判员”,但是从过去中国汽车产业中政府发挥作用看,主要是扮演一个投资者与保护者的角色。然后,过去的保护,并没有产生预期的好处。这不是国家干预政策不好,而是不到位、不准确。首先是指导思想,没有以竞争力为标准,其次,企业的资源投向,主要是生产,而不是关键技术创新与核心能力提高,第三,企业的营销,没有关注品牌,特别是自主品牌的发展,没有看到自主品牌在中国汽车获取全球市场与生产份额中的作用,这些都导致汽车产业没有达到预期的发展目标。

  而十一五规划的政府作用,决不能简单定位在“裁判员和监督员”上。

  在当前中国经济环境下,政府不能只用法律、法规和宏观经济杠杆之外,政府还必须在激励自主开发方面,构建汽车产业核心竞争能力方面,制定支持性产业发展政策,积极倡导建立国家与企业、整车与零部件、零部件与零部件、汽车企业与相关企业之间的沟通机制和协同机制,为关键技术的开发创新和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因此,在十一五汽车产业规划中,政府的定位,应该是产业强力推动者、核心竞争能力建设的监督与投资者。应当广泛借鉴发达国家推动汽车产业的经验,结合国情,深入研究如何运用好法律、法规、标准、税费等限制和激励手段,发挥好引导、组织、协调和战略推进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中国汽车产业国有资产主体的优势,进行积极的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强有力的国家协调攻关机制,同时,建立包括政绩考核机制、财税支持等有效产业发展机制。

  3、必须制定确保汽车产业十一五竞争能力的发展计划

  从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出发,考虑到跨国公司的影响,考虑到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弱势的竞争力,包括产品开发、成本控制、产品质量保障能力、技术创新等许多方面,中国必须在国家十一五规划基础上,制定关键产业发展计划。国家的十一五规划,只是提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目标,但是从产业战略层面,还必须考虑制定相对刚性的计划。产业规划不应该是国家规划的缩小版,而必须是立足于竞争能力目标,构建一个具体的可以操作的,具有资源支持的实质性的提升计划。因此我们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十一五规划,在某种程度上应该转变成汽车产业十一五竞争能力提升计划,从国家高度,立足产业对竞争能力的提升,进行计划与部署。

  四、十一五汽车产业发展计划的关键决策

  1、制定促进自主研发的国内市场标准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弱势产业竞争力提升计划,首先必须立足于国家的市场特色化保护战略。

  在国家层面上,首先要制定一个国内市场的保护计划,当前主要是国内市场的贸易技术壁垒,或者是促进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政策,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做法。中国汽车产业,要想在目前的状态和水平上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只能立足于两点:第一点,实现自己技术上本身的突破;第二,要求或者迫使跨国公司,把它们的核心技术转移到中国来,至少把一部分技术,拿过来同中国进行联合开发。

  具体来说,至少有三大措施:

  (1)、采取针对不同排量的严格技术标准

  创造适当鼓励中国本土研发汽车的市场条件,一个重要的方法是提出在全世界可能是更加严格的技术标准。

  一方面,组织中国汽车产业,进行整体技术公关;另外一方面,要求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必须达到这种技术标准。比如对高端产品制定甚至高于欧洲的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要求高端产品供应商必须根据中国市场的特色,进行独立开发。在目前中国已经加入世贸的背景之下,我们只能实行非贸易壁垒,构建一个相对稳健的能够支持技术创新和核心能力提升的国内的特色市场。

  再比如,对自动化导航系统的要求。中国正在建设大规模的高速公路,中国的劳动力便宜,是大家公认的。能不能够在未来20年当中,要求中国的汽车在全世界第一个实现全面的自动驾驶?在这一点,中国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国际跨国公司,由于在各个国家都有某种垄断性优势,因此,对政府的标准有很强的影响性。他们会压制政府,迟迟不通过能够对标准具有根本性提升的这样的新的标准。比如,美国政府就不参加全球大气保护公约,对二氧化碳的排放,至今都不拿出一个公开的承诺和标准。那么,中国政府可不可以通过这种被全世界可以接受的政策创新,实现全面的突破?

  我们在信息产业当中进行了这样的突破。我们曾经在三G方面希望拿出一个新的标准,但是,跨国公司的压力,我们暂时放弃了。但是,汽车工业当中,我们必须看到,拿出这种标准是非常实际的。中国全面地进行高速公路的建设,我们完全可以实现。在信息导航系统自动驾驶技术,这一领域的全面的突破。通过推出一个全新的环保技术的标准,比如,充分利用中国的植物油,开发洁净的柴油汽车。中国目前每年消耗个人食用油,总量达到2,000多万吨,如果能够回收,并且用在汽车上,每年可以得到1000万吨左右。而制定这样的技术标准,就可以鼓励跨国公司在中国开发针对中国市场的产品。

  (2)、鼓励小排量汽车

  制定小排量、低价位产品开发和支持计划,发挥国家环保、节能政策对汽车使用者消费心理的引导作用,巩固经济型自主品牌轿车,逐步向节能方向的中高端汽车发展。

  (3)、根据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速度,通过税收,适当调节轿车生产的发展速度,将汽车产业由速度型发展转移到技术创新型发展中去

  目前,在技术水平和节能环保技术没有根本性突破之前,大规模轿车进入家庭,对中长期经济发展不利。一方面,造成能源的高度紧张,另一方面,造成社会财富通过外资企业的利润分成和零部件进口,大量流失。与其发展一个既不能够带来长期竞争优势,又不能够带来整个国民富裕水平根本提高的弱势的空壳汽车产业,不如在现阶段,采取某种征收消费税和使用税的方式,适当地抑制一下汽车消费增长速度。等到中国汽车产业从根本性突破之后,再大规模地推进汽车产业的家庭化工作。因此,适当征收高水平的消费税,特别是对豪华汽车和高档汽车中的消费税,显然是获得资金的一个有效手段。甚至,可以必要的话,制定征收汽车产业环保技术开发税。

  2、制定一个全行业的产业结构调整计划

  围绕我国目前汽车产业领域中,国有资本占据主导优势的条件,进行积极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十一五汽车产业计划必须考虑的重大战略之一。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在整体力量上,由于汽车产业自己的战略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实际上不是结构合理的。而是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倾向。这些问题,必须国家采取强制性的解决措施。

  实际上,我们三大汽车集团,在某些技术上已经形成一种竞争优势。那么,现在的问题在于,能不能在这个竞争优势基础之上,实现根本性的突破。这需要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必要的话,进行全行业利用国有资本的条件和特色,进行产业结构的整合。至少是可以进行全行业技术开发和整合。

  比如,一汽集团的捷达品牌,已经非常成熟。能不能在捷达底盘的基础之上,整合其它汽车企业的品牌,进行一个低端车的创新?

  华晨汽车也可以考虑,同奇瑞或者吉利进行整合,或者者同哈飞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汽车产业的突破。

  中航二集团的汽车产业,如何能够同其它汽车产业整合在一起,构建更加强大的汽车产业集团。可以这样讲,当前汽车产业具有巨大的产业结构调整空间。

  3、制定汽车产业关键技术国家创新计划

  十五期间,国家虽然投入几款节能汽车的研发,但是并没有形成产业层面的突破,关键技术虽有突破,同国际上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离应用型还有很大的距离。因此,应当改变这样一种开发格局,牵头形成整个产业突破的体系和内容,围绕着重大的突破,进行全产业的协同和协调,实现根本性的变化

  4、国家协调开发,稳定技术投资

  十一五规划,推动汽车产业发展,必须拿出资金与资源,将政府的作用,从一般号召,转向到产业竞争能力提高的战略行动上。

  十一五汽车产业发展计划,应该是确定投资战略目标,保证稳定的资金投入,制定国家主导、汽车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一体化的汽车关键技术攻坚计划,从根本上,克服与解决提升汽车产业竞争能力的关键技术。

  因此,我们强烈地建议,从经济发展角度考虑,组织汽车产业关键技术的国家攻关,进行一定投入。类似国家为稳定金融的大规模投入一样,成立了相关的汽车产业投资公司。

  5、建立强有力的产业领导

  对于政府决策的转变,我们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政府不能只投资,不管理,不监管。而这个监管,也不是简单地一般性的监管,应当实行干部问责制。国家投入了资金,应当有专项的人负责,并且在三到五年之后,应当实行问责,究竟在国家投资基础之上,实现了产业竞争能力的哪些突破,这个突破,也不是自说自话,而是社会和整个产业的公正客观的评价。

  改变国家科研开发投入的格局与方案,构建国家强有力的产业领导团队。这就需要构建一支国家的强有力的产业领导团队。

  国资委目前已经实行了人权和监督考核的统一,但是能不能够在现在基础之上,立足于产业竞争优势,提升这种考核和监督的标准,意义重大。尽管我们聘请了国际上的咨询公司,对一般的企业进行考核。但是,我们还没有考虑到如何能够构建整个产业竞争优势的组织和考核。那么,完全依靠国资委,面对这么多产业进行调整,显然不行。因此,应当构建国家层面的产业攻关管理机构,吸引行业专家和民间人士参与到这个产业领导组织和机构中来。

  中国在十一五汽车竞争能力计划中,必须重新考虑政府是否可以像两弹一星那样,构建一个强大的领导机构,或者至少是监督机构,以求实现产业性根本的突破。三峡工程、两弹一星都值得借鉴。至少应当立足于汽车产业竞争能力的提升,成立一个汽车产业竞争能力办公室。作为一个咨询机构,围绕竞争能力的提升和提高,做出一个有政策性和决策性的建议,形成一个有社会性的推动产业竞争能力提高的这样一个专业机构和组织。

  6、进行国家《汽车产业竞争力振兴法》立法,建立法制层面的推进机制

  国家投入,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有效管理国家汽车产业的资产,因此应该考虑通过一种正式立法的形式,确保产业的管理者与参与这,尤其是负责人,在法律和道义层面上对汽车产业负责,保证汽车产业的国家领导团队和机构,真正对社会负责,真正对党的利益负责。当然,目前我们汽车产业的组织与管理模式,也是运行有效的。但是,它能不能够把这样一种组织运行和自己的政治生涯联系在一起,真正出于对社会利益和职责的高度关注,建立在整个社会的高度关心和关注之下,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建议国家通过《汽车产业竞争力振兴法》的方式,围绕上述问题,从法律层面上加以解决。

  日本在造船工业中,就构建了这样一个产业领导机制。通产省和大藏省,对提供资源和环境支持,政府组织了一个即企业和政府和专家联合在一起的产业发展和推动的办公室,对企业进行发展的指导,和对国家政策性的资源进行分配。必要的时候,对国家的产权进行整体的结构性的调整,从而形成国家性的产业竞争优势。这一点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手段。

返回列表

上一条: 汽车跨国公司优势显现 零部件产业化已成必然

下一条: 北大教授建言:中国汽车路应该这样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