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技术市场:汽车零部件创新发展的支撑平台

2006-03-13

    “我们汽车零部件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它们很难有自己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研发队伍。原始创新不太好搞,更多的是需要集合创新,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技术市场来获取信息和技术来源。”这是记者采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零部件部主任陈炳炎先生时,他所表述的观点。眼下,在国家和整个装备制造业都在谈自主创新之时,我们的众多零部件企业怎么能跟上国家整体的步伐,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实际上,在不排斥原始创新的同时,通过技术市场的渠道,进行集合创新,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可能是更适合的一条路线。

    从内容上看,技术市场所体现的是一种总合的交换关系,它包含从技术商品开发到技术商品应用的全过程,涉及到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相关的技术交易活动。

    技术市场本身就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创新之一。1985年,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开放技术市场,实行科技成果商品化。”经过20年的实践,技术市场已经成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纽带,技术市场体系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项根据2005年对全国13个省市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实施效益情况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595个项目中,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66项,占78%;合同总金额22亿元,国家财政免税额为9599万元,合同实施后新增产值136亿元,新增利润19亿元,上交税金8亿元,出口创汇12亿元。技术市场的“增值”

    效应是非常明显的。“在探讨整车与零部件的创新问题时,都会涉及到技术市场的问题,这些是紧密相连的。”陈炳炎谈道:“实际上,怎样将技术成果迅速转化,使之工业化和产业化的进程是很难的。”

    具体到汽车零部件行业,为什么许多中小企业长期处于技术与资金的“贫血”状态?这或多或少是与我们的科技体制机制相关联的。长期以来,我国的科技创新项目主要由科技系统部门掌管,很多中小企业没有进入到这个系统中来,有的根本就不知道这个“门”在哪里。对此,陈炳炎感慨道:“实际上,国家的相关经费是有的,科技部门的创新基金也并不缺,但现在的问题是真正符合需方要求的项目并不多,而怎样用好这笔经费更是关键。”陈炳炎认为,国家应该建立一个公共的技术平台,集中人力和物力来搞一个系统的工程。

    对于已经出现的一些现象,陈炳炎表示,以往的技术市场政策更多是倾向于卖方的。当前,在保证卖方利益、能够充分激发和鼓励创新者的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应该对买方有更多政策上的保障和具体优惠措施,这样才能使科技成果真正流动起来而形成产业。

    对于技术市场的一个主要功能——即“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成为促进国际技术转移的重要渠道”这一点来讲,尽管我们面临更多的可能是来自于外部的问题,如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和技术壁垒设置等等。但陈炳炎坦言,在解决国外市场的技术资源方面我们是有教训的,如果有些项目相关参与方能形成合力,那么我们在汽车领域的前进步伐比现在还应该更快,在资源配置和管理上都可以为国家节省更多的资金。

    毋庸置疑,作为生产要素市场,我国的技术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上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已经成为一种经济现象。未来20年,国家对技术市场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已经明确,即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力争在2002年的基础上,到2022年期间保持平均每年10%~15%的递增速度,技术进步和技术成果转化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12年时达到35%,在2022年时达到50%~60%,最终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目前的水平。

    我们知道,在技术的工业化转换过程中是存在着风险的,正是这种风险与巨大的创新成果同时并存才是激励探索者勇往直前的精神所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的发展方向已经明确,汽车及零部件的技术市场应该有自身的平台,科技产业化风险应该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撑。

返回列表

上一条: 全球产能出现过剩 汽车离夕阳产业还有多远

下一条: 德尔福全球副总裁全春泽自诩处身“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