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发展汽车零部件工业———来点实的

2006-07-21

  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作为地头蛇,中国汽车零部件有两道护身符:第一是地方或集团保护,其次是劳动力便宜。很多研究指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也面临许多风险,其中较大的风险就是他们所面对的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两道护身符。

  我国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厂商的组织关系,可大致分成三种类型。一种是零部件厂归属于某个整车厂,或者就是直属专业厂,一般是汽车集团的核心企业层成员,公司改制后成为全资子公司。第二种是地方所属的汽车零部件供应企业,在中国,很多时候第一、第二两种企业有所重叠,但是其共同之处在于保护,或者是集团保护、或者是地方保护。第三种是独立专业生产厂商,它们形式上完全独立,不属于任何汽车集团。

  在中国市场,许多零部件厂商只能为一到两家整车厂商供货,而且并非独家供货。这样的分散意味着,如果你给上海大众供货,你就不能给东风集团供货。对于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跨国零部件企业,为了迁就中国现有的配套体系,迁就集团、地方的利益,不得不在多个区域建立生产设施,这样做的结果,不是每个合资工厂都能保证其整体的规模经济效益。中方厂商处于当地政府以及当地经济压力之下,决策中要考虑当地GDP增长、财政收入、就业形势等多方面因素,同时整车厂商不仅是汽车制造商,也是当地和集团汽车零配件制造商增长的动力。地方和集团保护主义政策的结果,导致质量低、价格高的企业被选用。

  今年有一个热门话题———最低工资。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出口,是以低工资、高消耗来实现的,现在开始提倡科学发展观。日前,广东省确定了今年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分类目标,其中一类为800元/月(广州),同比增长16.96%;二类为700元/月(佛山、东莞、珠海、惠州),同比增长21.95%,其中惠州增长41.70%;三类为600元/月;四类为500元/月。同时,上海、江苏、江苏也打算进一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广东省政府建议深圳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到850元/月。因此,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不能再建立在以低工资为基础的低成本上,而必须走提高科技含量的发展道路。

  零部件工业发展的现状确实让人心忧,许多评论都指出零部件工业发展中的种种弊端,为零部件工业的发展开出了大致相同的药方,而且10年前国内有关部门就有一个非常漂亮的零部件发展战略。发展汽车零部件,说一千道一万,归根到底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来。日本和韩国的汽车产业政策之所以成功,关键是政府控制了贷款,因而引导了投资。“七五”期间,国内在轿车整车方面的投资是33.5亿元,而零部件方面的投资只有14亿元;“八五”期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76亿元和76.3亿元。现在许多零部件企业都是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获得贷款更为困难。只有把投资的比例倒过来,汽车零部件的发展就有希望了。

  (作者系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公司前首席分析师)

返回列表

上一条: 零部件工业何以困境突围

下一条: 美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前景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