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中国平息汽车零部件纠纷

2006-08-08

    在近一年拉锯战后,我国与欧盟、美国之间的零部件进口机制纠纷已暂时平息,在海关总署悄然发出的一条公告上,纠纷的引子——“等于或超过整车价值60%的进口零部件征收整车关税”这一征税办法将被“冷冻”两年。
    海关总署称,《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中,原定于自2006年7月1日起实施的有关整车特征的进口价格百分比界定标准以及有关汽车总成(系统)特征的A、B类关键件的区分标准,推迟到2008年7月1日实施。
    对这条已悄然挂在海关总署网站上有一段时间的“联合公告”,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指出,这应该是中国和欧美双方各让一步的结果。据悉,在此前的磋商中,欧盟和美国一直强调需要过渡时间。
    但他同时认为,延缓一年并不会吸引更多豪华车的国产,已经从国产化中退出的凯迪拉克也不会再回头了,因为“实现国产化需要技术和时间,而且目前这一政策的未来走向还存在变数”。
    去年4月1日开始执行的《办法》遭到欧盟和美国的反对,尤其是单列于今年7月1日实施的“进口零部件的价格总和达到该车型整车总价格的60%及以上的按整车征税”一条。这意味着,旨在组装为整车的零部件将不再享受10%-14%的零部件关税待遇,而要和整车一样,缴纳高达28%的关税。
    虽然商务部官员强调此举是为了防止偷税漏税,但外界观点却认为这是我国间接规定了40%的“国产化率”。
    为此,欧盟、美国联手在去年年底燃起了“零部件进口机制”的战火,并在今年3月升温。作为这一政策最直接的受影响者,通过进口零部件进行组装的国产化豪车开始各寻出路。原本在上海通用国产的凯迪拉克宣布退出中国,全部采用进口;宝马的国产则踯躅于目前的3系,放弃了更高级的宝马7系和新5系;北京奔驰也改变主意,将较“平民化”的克莱斯勒300C推上了生产线。
    目前我国很多汽车零部件都需要进口,因此《办法》对汽车企业的影响非常大。
返回列表

上一条: 商务部推出十项政策措施支持汽车出口

下一条: 国内零部件行业应当警惕国外再次反倾销